行业动态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全部 4017 公司动态 881 行业动态 3136

致力于顺丰科技运维转型和变革工作,是的践行者

时间:2022-04-08   访问量:2134

关于作者:

周慧

自数甲骨文王,2002 OCP。千禧年以来先后任职于富士康集团、平安科技、顺丰速运,经历了制造业、金融业、快递物流业IT运维的历史变迁。有幸在金融数据集中的黄金时代负责了某金融集团的保险、银行、证券、投资、基金、信托等数据库的运维,完成了其庞大数据库的标准化规划和改造过程团体。随着快递物流的快速发展,引领顺丰科技基础设施从原生态向标准化、系统化、半自动化的运维模式转变,并完成了规划、顺丰集团新数据中心和容灾中心的建设和迁移。工作。现致力于顺丰科技运维的转型与改革it运维技术,是一名实践者。

总有一个理想,如果实现了,理想能走多远,我们才能一起走多远。在实现理想自由的道路上,我们绘制蓝图,踏出探索之路的第一步。未来不是梦,即使是梦,也要用一生去完成这个梦。

一、运维密室1.1、密室的墙和锁

自2007年顺丰技术运维部成立以来,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其运维规模也一直在疯狂运行。到2016年,技术运维团队已成长为近200人的大型团队。为建立专业技术能力,自2013年初以来,经过三年的建设,技术运维团队的组织架构和职能已逐步形成:

1、从底层基础设施到网络、存储、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和中间件,每个专业领域都有专业的一线团队负责,其工作职能包括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和日常日常运营。

2、外部交付由基础架构架构师团队协调,工作模式为流程驱动,通过工单系统进行推广和跟踪。

3、部门的制度、流程和质量由运维策划团队负责,以弥补和弥补技术团队管理上的先天不足。

4、整个技术运维团队以ITIL系统为指导。

5、基础技术软件已于2015年全面开源。

通过专业的组织和分工,我们培养了多个专业领域的人才,获得了一定的技术能力。同时,我们还系统地形成了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设备引进和使用标准、基础软件使用标准和适合物流行业业态的标准。建筑标准。受益于这些变化,我们的资源使用效率变得更加合理,系统稳定性也逐年显着提升。

经过三年的治理,团队的组织架构、职能和技术栈都进入了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新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1、运维团队都背负着系统可用性的KPI,最终分解成各个专业团队。在这种评价模式下,责任感逐渐显现。既然变革总是伴随着风险,本着少做多错的理念,团队之间的接缝工作或多或少有推卸,专职顺利协作成为奢望。不幸的是,烟囱式的垂直分工比水平分工需要更多的协作。

2、为了信息安全,严格划分各种系统和应用权限,很多日常运维工作都有上层人员等待下层依赖团队授权或代为执行。

3、原来的职业分工导致大家的技术能力栈收缩,形成技术能力热点。对于更全面的专业技术问题,研发和运营人员需要寻找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协助。经常看到我们办公室的一位DBA或中间件管理员被很多人围着分析问题。

至于技术运维团队本身,各个团队同时进入瓶颈期,整体发展壮大受到严重制约,大多数人在自己的微观世界里都没有意识到。

1.2、密室外的风暴

当我们的运维人员在密室的微观世界里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进,感到舒服的时候,外面的大世界已经在发生快速的变化。现实是什么样的?

商业:

1、业务流量高峰逐年增加,尤其是每年双十一;

2、业务形式越来越多。过去,更有可能是我们自己内部用户使用的各种系统;现在有各种直接的C端和B端用户;

3、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业务的调整越来越频繁,随着版本和变化越来越频繁,传递到技术运维端。

技术方面:

1、云技术的成熟,降低了企业对自建技术运维团队的需求。市场需求的池塘逐渐枯竭,池塘里的许多鱼还没有感觉到变化;

2、全面的开源和技术的快速演进,让很多传统的商业技术专业变得无用武之地。工程师要靠自己的本事吃到最后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在池塘干涸之前来不及完成进化的,可能会被提前淘汰;

3、的火爆为运维开辟了另一条更有效的途径,进而对现有运维人员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运维人员需要具备研发能力,并能够运用这种能力来提高运营效率和质量。

密室里面是斜风细雨,密室外面又是暴风雨,不可能做鱼干。

二、运维审判日

我们对IT运维工作做了四象限分解(如下图)。从价值来看,理想的情况是技术运维团队需要在右象限投入更多的资源,但实际情况是我们近70%的精力消耗在左象限的基础日常工作上象限,做各种布朗运动。

基于对运维工作四象限分解的反思,我们总结出运维的五种死法:

2.1、庞大的熟练度

经过三年的专业化和标准化,我们的工程师对平时的日常工作已经非常熟练了,新的一天的工作只是n+1的重复;工程师们在键盘上打字的手越来越快,但他们的脑袋却逐渐麻木,在工作中逐渐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2.2、工作效率降低

很多日常的IT运维交付工作真的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但从用户需求到层层审核再到交付给用户,可能需要几天的时间。大团队普遍存在的效率低下的问题是,烟囱式的垂直专业分工会随着依赖团队数量的增加而进一步放大,让用户苦不堪言。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时间是花在沟通和等待上的。

2.3、向内观察黑洞

在企业IT团队中,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技术运维团队往往具备专业的技术能力,但从业务价值链的角度来看,技术运维团队处于价值链的末端;从完整的工作流程来看,技术运维团队往往是最后一环,而不是IT大军的第一线。在价值认知错位、信息孤立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完全的理性和充足的一线信息,技术运维人员就会形成各种负面的自我,汇聚成内心视觉的黑洞。

2.4、自制链条

起初,随着公司的成长,该部门建立了KPI、规范、流程、标准、预算、成本等各项制度,为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做准备。它们的出现使运维工作有序高效。规划、规划,并在起步阶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机构会表现出阴暗面,成为组织的桎梏和桎梏,例如:

1、制度和流程执行过度,无视人的主动性,所有人都被制度和流程带走,团队的创造力被阉割。

2、系统和流程所引导和约束的事物是不断变化的,但系统和流程却跟不上变化的步伐,最终成为工作的包袱和烂链。

3、关注管理者的需求,忽略用户和一线的声音,忘记建立制度和流程的初衷。制度和流程最终成为皇帝的新衣。

2.5、自动化缺点

当IT运维团队达到一定的能力和规模后,将进入运维工作的自动化构建阶段,并在一开始就给予解决各种问题的良好期望。很多时候,IT运维团队发起的自动化工作,优先解决运维团队自身的问题,不一定站在用户的角度。

我们从 2015 年下半年到 2016 年上半年开始自动化运营;本来希望可以节省劳动力,提高效率和质量,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自动化的任务结束了,整体的交付效率没有发生质的变化,用户也没有变得满意。回顾原因,我终于明白,我们都是在做执行端的自动化,也就是把之前的人工执行工作自动化,解决了运维主管自己的问题,但并没有解决效率低下的问题交付工作流程。因为一个用户需求是从审核提出,到修改,最后反馈给用户,这个过程是很长的。许多人所做的自动化只是自动化他们自己的执行,

三、运维梦

it运维技术_it运维新技术_移动it运维

经过一系列的反思和自我判断,我们看到了技术运维团队未老先老。总结如下:

1、失去创造力,工作仅限于维护现有技术和架构特征类型系统的可用性,未能系统地进行前瞻性的整体技术能力建设,以支持公司未来对IT机箱技术的发展需求。

2、愿景在缩小,规划设计工作聚焦自身痛点,无法从公司业务发展中有效拓展IT底盘能力的广度和深度。

3、官僚主义越来越官僚化,流程等规章制度成了盾牌和隔音墙。当需要技术炮火时,团队已经筋疲力尽,无法再为前线提供有效支持。

4、坐以待毙,只关注技术本身,忽视价值贡献,无法链接和跟进公司的技术战略。

综上所述,感觉技术运维团队已经是寒山夜雨,千山暮雪,如何冲破身心的牢笼,实现自我救赎?经过多轮思考和头脑风暴,我们认为技术运维工作的理想状态应该是:

四、阴谋

方向明确,目标在彼岸。如果我们达到它怎么办?更细心的执行、更负责任的态度、更细粒度的管理都解决不了问题。只有突破现有的思维模式,立足现状,不拘泥于现状,才有出路。我们决定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突破:

1、重新定义对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技术运维人员需要在精通或精通基础软件应用的基础上,具备研究和引进新技术的能力或运维研发能力。

2、专业的技术支持团队有责任以系统的方式提供便捷的自助服务渠道,实现依赖团队的能力解耦。

3、业务是第一要务。在工具平台开放前,将从现有专业团队中招募精英,组成全栈技术能力运维团队,支持敏捷产品团队的运维支撑工作。

4、在不降低运维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将原有ITIL的管控环节抽象为规则逻辑,嵌入工具平台。

5、所有自动化工作都坚持端到端的用户思维,让用户以自助的方式享受服务。原有流程环节通过规则引擎植入运维系统,对用户透明。

6、持久化内容存储必须是可编程的,可以扁平化技术架构,降低工作依赖程度,进一步统一X86 IT设备。

经过深思熟虑,我们启动了以下五项工作:

移动it运维_it运维技术_it运维新技术

对于主线任务微视,任务组在年初制定了完善的计划(如下图),计划在2017年4月上旬交付资源自助,然后转入优化七月的阶段。

五、我撞墙了

在美好愿景的推动下,我们将原有专业团队的部分优势转移到需求团队。研发和实施团队主要是没有做过运维工作的Java工程师。步入炼狱,进入两个月的无尽循环。

在这一切都出了问题之后,两个月后,参与这项任务的同事,无论是为了需求还是为了结构,每天都在互相指责,没有结果,筋疲力尽,痛苦不堪。传统运维、运维、研发的艰辛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初的预期。

一个接着一个,有的成员开始放弃,有的平台和前端研发离开,产品经理不玩了,架构师也跑了。

六、面对墙壁

骨干人员集体对墙,对任务进行回顾和反思,最终制定了以下五项规则:

七、打破围墙

客观和理性再次成为行为的主流。大家停止了相爱相杀的争吵,运维大脑(微视)的设计理念终于出炉。

1、基于KVM、OSS提供的标准接口,实现底层资源的可编程;原有的SAN、NAS、LB硬件设备以封装原子服务的形式实现资源分配的可编程性;

2、OS上的DB、MW、MQ等软件服务以封装的原子服务的形式实现;

3、用编排框架实现整个工作流的编辑和管理;日程安排辅以任务管理能力;

4、具体架构和运维规则逻辑在上层功能模块中实现;

it运维技术_移动it运维_it运维新技术

5、通过授权认证模块实现登录和认证的处理;

6、面向用户体的功能模块包括自助配送服务、自助服务、自适应和管理视图模块。

按照这个概念,次元stone()的原型如下:

经过六个月的不懈努力,我们已经迭代到1.5版本,实现了容器管理平台、KVM、自交付模块和自助服务四大块的阶段性目标,1.6的迭代已经开始切入管理视图部分的容量管理功能。随着功能的逐步上线,运维团队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也开始发生相应的变化:

1、专业的团队可以充当优秀的资源供应商,只需要做好线上资源的库存管理;

2、需求方无需通过工单系统进行拆单,直接在微视工作平台获取资源,最后给出良性反馈:“终于可以优雅工作了”。交付效率比以前提高了1到2个数量级;

3、由于存在误操作风险,不需要在人力最紧缺的晚上进行大量例行变更it运维技术,打破人员与工时反向差的瓶颈;

4、专业能力依赖于解耦。此前,由于专业能力和安全权限,需要排队的专业组同事提供的服务可以在工作台上获取。这部分还在进一步优化中。

Stone() 和 VM

八、现在和未来

今天,我们还在加强运维研发能力建设:

我们意识到过去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经历了很多艰苦的工作。只要我们努力,我们就能实现。可以预计,再过一年,可以达到部分自适应、自愈的运维水平。

九、运维自由

最后,希望广大运维人员能够自由自在。内心的自由,不用时时刻刻害怕,如履薄冰,担心不能按时交付东西,担心系统故障。这个梦想,希望广大运维同仁一起实现!

结尾

上一篇:IT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战略级引擎,外包要把握怎样的尺度与原则

下一篇:谁能帮这部分客户解决问题,谁就有可能成为下一代IDC行业的领军企业

发表评论:

评论记录:

未查询到任何数据!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前咨询专员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服务专员

在线咨询

免费通话

24小时免费咨询

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座机请加区号

免费通话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