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武汉涅槃重生
文 |《瞭望台》新闻周刊记者
唐伟斌 廖俊 寿文坤
庚子的冬天已过,新仇春意盎然。
又是三月的一天。从武大的樱花林到东湖畔的樱花雨,今年如期而至,不只是春天——“全中国等你复苏,春天相约赏樱花”。
这是一次难忘的抗疫经历的回顾,也是对英雄城最美好的期待。
“漩涡中心”到“安全场所”
一座城市,因鲜花而充满春天;因为人,才充满温暖。
“陈嫣然,我在武汉大学看樱花,你要振作起来!几年后,我们会在这里见面!”繁荣和交通,有更多的理由鼓励我的女儿。
2020年伊始,周国宏奔赴武汉抗击疫情。她在方舱医院忙,顾不上女儿,于是在防护服背面写下:合肥市第四十五中的陈嫣然,认真做作业。这种“硬核”的宣传风靡网络。
一年后,在这个春天的聚会上,全中国都看到了鲜花盛开,甚至看到了重生的武汉。自去年5月19日以来,武汉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自去年6月1日以来,武汉无新增本地无症状感染者。
时针拨回2020年1月23日。拥有1000万人口的武汉宣布史无前例的“封城”。在这个本该喧闹的季节,武汉人把原来的烟花藏了起来,城里一片寂静,大门紧闭。处于疫情漩涡中心的城市,将面临新中国历史上最难防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疫情是魔鬼,不能让魔鬼隐藏”“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自中南海重要指示坚定有力,“一盘棋走全国”的决策部署如火如荼。
湖北、武汉54万医务人员与病毒密切接触; 346支医疗队、4万余名医护人员驰援;一批集中医院和方舱医院快速建成并投入使用。 “集中处置”与“清查”……
好消息接踵而至:3月18日,武汉新增确诊和疑似病例为零,以武汉为主战场的本地疫情传播基本被阻断; 3月25日起,武汉以外地区解除湖北出境通道管控。
4月8日0时,武黄高速武东收费站员工方静准时上班,在武汉重启后离汉通道“第一班”值班。同时,武汉离汉通道的75个控制卡点也一起被移除。
重开城门,但心存疑虑。经历了大恐慌和长期封城的武汉人,对于这座城市的早日恢复和防止疫情的反击,仍然保持着谨慎的态度。
“解封”后,武汉对数千万居民进行了全球史无前例的核酸检测。 5月14日0时至6月1日24时,共检测989.9万人,未发现确诊病例,发现无症状感染者300人。
前后十多天,支出约9亿元,全员核酸检测“未发现确诊病例”,让武汉从“物理解封”实现“心理解封”:6月21、武汉美术馆重开,人头攒动; 7月3日,琴台音乐厅迎来首场重演音乐会,座无虚席; 7月20日,武汉人终于可以去看电影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复工复产,堵车的烦恼越来越多,东湖绿道上惬意散步的人越来越多.
“解封打开了武汉的大门,全员核酸检测让武汉市民有信心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卢祖勋说。通过集中排查和大数据分析武汉数据恢复,让社区防控更加精准,更有针对性地完善防控策略,比如及时调整公共卫生应急响应级别,有序开放室内公共场所。
从被疫情重创到让人们感到安全,这座城市的市民是第一个感知到的。
只要有空余时间,“95后”小杨还是会从后湖坐地铁回到他曾经住过的凌晨的三眼桥。环顾四周,热干面、牛肉面、面条、鸡蛋等,酒香四溢;走在街上,街上的人说着武汉话,聊着“无情”……“经历了疫情,才明白这种热闹‘过早’的难得。”
武汉大学的学生李洁超也习惯了武汉的生活,不愿放弃。 “我在武汉学习了七年,看着这座城市一天比一天好,毕业后我也不愿意离开。”去年毕业后,李洁超选择留在武汉。在他眼里,尽管有疫情,但这是一座快速发展、充满希望的城市。 “我在这里工作和生活感到非常快乐。”
和李洁超一样,去年武汉离开了30.20,000名大学生。 “数据证明,汉族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信心没有动摇,武汉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没有减弱。”湖北IT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重启和恢复是武汉全面战胜病毒的另一面。休息、清理、疏通、重启;复工复产复市,平安武汉,重新进入热气腾腾的生活,活力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涌动。
2021年,随着武汉“火爆”的赏樱季,文旅市场有了“开门红”。据携程统计,3月3日以来的10天里,武汉樱花搜索量激增1063%,酒店预订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19%;机票预订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6%;同比增长30%;火车票预订量较 2019 年同期增长 13%。
去年,花开寂寞;这个春天,我们再见了。
“去年刚到武汉的时候,机场空无一人,我很紧张。”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尚东回忆,抗疫期间,当辽宁医疗队千余名医护人员抵达武汉时,有人甚至做好了“强者”的心理准备。人一走,就再也回不来了”。 “看到武汉现在这么热闹,心里和战友们聊天,我很开心。”
补短板,搭建底板
130万大学生安全返校,215个总投资330元的重大项目开工5.4亿元,首批“武汉制造”新冠疫苗为全球抗战贡献力量抗击疫情……
3月份,湖北IT公司在武汉的三个工厂都在忙碌。 2020年东风本田销量达到85万辆,同比增长5.88%,创历史新高。
东风本田员工杨东伟依稀记得,去年时隔两个多月,再次踏入生产车间时,有一种陌生又熟悉的感觉。他打开生产线上的灯,来回走了几圈,在朋友圈发文。 :“久违的生产线,我们回来了!”
东风汽车生产繁忙是武汉疫情后复苏的一个缩影。
过去的一年,政企双攀,中央一揽子扶持政策及时出台实施。 461家武汉企业被列入全国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名单,247家企业获得2.13.67亿元优惠贷款,实际融资成本占比不到1.3 %;全年减税减费513.7亿元,直接惠及38万市场主体,为企业提供纾困贷款1018亿元……短短一个多月,全国“四强”企业1万余家武汉实现“应全面复工”,1326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全面复工。
“得益于政府部门的快速反应,为公司恢复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湖北IT公司董事长王和平表示,疫情导致北汽福田负压救护车和冷链运输车的需求急剧增加。公司作为北汽福田的重要配套企业,生产一度停滞不前。政府部门主动帮助他们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准备工作。公司于去年2月20日迅速复工,并于今年3月1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成功挂牌。
走在武汉越来越嘈杂的街道上,感受着“保持防控成果”和“恢复社会运转”两股力量并肩而行。
从被动防控到主动挑战。 2月28日,国药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病毒研究所联合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正式启动,湖北IT公司产业基地同日在汉揭牌。天。
武汉江夏大华山户外运动中心,门口的“江夏方舱医院”横幅尚未拆除,“大华山方舱医院新冠疫苗接种点”的横幅已经挂起。小道的两边,挂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共同抗击疫情的照片。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船舱,有一种特别的感觉。曾经这里的医护人员抗击疫情,现在我们普通市民正在以另一种方式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42岁的肖丽霞接种了第一剂冠状病毒疫苗。截至3月28日17时,武汉新冠疫苗累计接种量超过265万剂。
经历过第一轮疫情的武汉市民,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表现出积极配合疫情防控。疫情防控常态化后,武汉坚持“晴天带伞”、“撑伞避雨”、“打伞工作”、“修好补强伞”,坚持对“人、物、地”的同理。
年初,河北两例确诊病例在武汉有活动轨迹。武汉在获得信息后,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迅速完成了排查、封控、调流、消毒等工作。第二天就解除了“警报”。
从过去疾控部门的“单兵作战”到多部门的高效协同,得益于武汉市卫生应急指挥与疫情数据应用系统——全面整合913医院病历,巡查和巡查结果数据,5000人全市2565多所学校,13个重点场所等,建立了60类自动触发点。
“近万名工作人员在系统调度下开展业务,实现应急指挥、应急响应、指挥调度、一键下达基层。”武汉市卫健委信息化建设专题班主任杨国良说。
为公共卫生打好“安全补丁”,疫情后武汉完成62家定点医院发热门诊标准化建设,新增20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实现闭环为发热患者管理。江夏、忻州、黄陂、蔡甸四所平战联合医院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将于今年7月全部交付使用。
“V”字弹回来,晕眩
3月23日上午,一辆挖掘机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北角的空地上轰鸣。这里正在扩建货机停机坪,计划新增5个E级座位,以满足天河机场日益增长的货运需求。
疫情对全球航空客运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在武汉,航空货运,尤其是跨境电商行业,却“异军突起”。 2020年,天河机场完成跨境电商货物进出口936万件。今年一季度,这一数字已经突破1000万,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水平。
回首城市经济所经历的冲击,更是难上加难。
2020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约40%,投资增速-81.6%,消费增速-45.7 %,财政收入为-44%。仅有200多家家庭规模的工业企业持续经营,不到全市的10%……跌到谷底的经济数据是武汉为争取时间付出的巨大代价和牺牲为世界防控疫情。
一年来,武汉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聚焦全国经济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全国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流中心“五个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打造“既有支柱产业-战略中心”。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产业迭代体系,走出“武汉速度”。
2020年,武汉经济总量将达到15616.亿元,由一季度地区GDP下降40.5%回升至4.7%全年下降,武汉经济基本面企稳。春天如火如荼,开局良好。今年1-2月,武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3% - 同比。武汉正以其强大的韧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展现出英雄之城的独特魅力。
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表示,武汉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争取主动承担更多重大国家战略在武汉落地实施,发扬武汉提速精神武汉,武汉新风貌。 ,谱写了疫后复兴、灰飞烟灭的新奇迹。
随着国家战略重点和中央一揽子扶持政策的实施武汉数据恢复,武汉经济新实力、新机遇、新面貌不断涌现。
——补链、稳链、强链,加快自主创新转型升级。去年,武汉市获批智能改造项目314个,建成高水平智能车间40个。武汉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着力打造以病毒药物和疫苗研发生产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全球无盲区“天基物联网”云化工程于去年12月开工建设;在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去年5G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总里程突破100公里。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旧动能转换加速。企业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产业结构“优二优三”。居家办公、虚拟展览、“无人生产”等场景正在武汉各行各业出现。数字经济占武汉GDP比重。已超过40%,去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842家,同比增长41.7%。东西湖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去年共承担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25项,高新技术企业比上年净增115家,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持续发展成长。
——第一个现象,第二个现象,头部现象,总部现象一个接一个。全球首个128层3D闪存芯片、全球首个COVID-19灭活疫苗、全国首条柔性折叠显示生产线在武汉诞生;小米与金山(武汉)总部二期项目战略合作协议陆续签署;蒙牛设计能力亚洲第二 新工厂及动力设备制造商康明斯亚洲最大研发中心落地武汉;霍尼韦尔设立首个新兴市场总部,浪潮集团、新希望集团也决定在汉设立区域总部。
去年,400多家国内外各行业500强企业来汉洽谈,实际招商到位资金超过9300亿元,同比增长6.7%。抗击疫情主战场成为企业投资热点。
最能体现武汉-东湖高新区经济背景的“中国光谷”去年GDP增长5.1%,新增市场主体2万家,企业1.8万家。
位于“中国光谷”的湖北IT公司,高端光电产线忙碌。全国五分之一的5G基站都配备了这条生产线生产的光模块。公司党委书记金正旺表示,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原本位于深圳、上海等地的配套企业开始落户武汉。
“当……”长江两岸,江汉关静静伫立,钟声犹在;东湖畔,鲜花盛开,人潮涌动。
延续春天的希望,英雄之城武汉,决心迈向充满希望的未来。